打造你的羅盤
我們無法複製別人的人生
在引導學員思考自己的人生觀與工作觀前,我們將「說出別人的故事」作為前導,邀請學員嘗試以更具象化的方式來回答「我想要什麼樣的人生?」。
在一輪分享後,學員們紛紛表示自己曾經想過要完全複製心中那位榜樣的人生。例如,有一位分享到自己對社運英雄戴耀宗的崇拜,而基於他是一名法律系教授,因此自己選擇在大學時專攻法律系,認為這條路能夠帶她走向實踐社會正義的目標。但在實際嘗試過後,發現法律系這個選擇不符合期待,而自己的人生也似乎變得「四不像」。
在資訊爆炸的世代,來自家庭、社會價值的聲音,時常催促著我們要做哪些事、成為哪種人、或是人生該怎麼活,才算是「成功」。在這樣的環境下,我們很容易用別人的人生羅盤來打造自己的生活,但這樣高機率會像上述例子中的主角一樣,活成了別人的人生,卻又有些不適合之處。
因此,為了要避免落入這樣的陷阱,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楚地寫下自己的「人生觀與工作觀」,以此為基礎打造只適合你使用的羅盤。
找出人生觀與工作觀
緊接著,我們邀請學員在一張大海報紙上一人佔據一個角落,並以任何想到的形式紀錄「你認為有意義的事」。可以事過去曾經做過的、或是未來想從事的,只要在心中認定它為有意義即可!
在二十分鐘的發想與紀錄後,我們展開了一場「說故事」的練習,但不同的是,這次我們說的是自己的故事。有人說,他嚮往在澳洲的草原上養一群自己的羊,每天追逐著羊群,彷彿擁有一片專屬自己的小天地。他同時也曾經想像自己未來成為一名街頭藝人,透過小提琴的樂聲帶給人們忙碌中的一點療癒。經由引導與討論後,他發覺澳洲養羊與街頭藝人的目標看似毫不相干,但背後的核心皆為對「自由」的重視。
透過以上的練習,我們在問題與回饋中逐步找到「有意義的事」,而這其實就是書寫人生觀與工作觀的關鍵一步。
如果你沒有如上述的場域來練習寫下自己的人生/工作觀,以下將分享幾個引導問題,邀請你一一回答,好找出人生想要尋求的事物。
一、關於工作觀
在列出引導問題前,先解釋為何「工作觀」被設定為人生羅盤的基礎。雖說人生有眾多面向,但不可否認的是,「工作」佔據人生一大比例,因此若無法解釋我們為了什麼而工作,或是工作的意義為何,則人生的多數時間將活在否定與矛盾中。
在這裡很常犯的錯誤是只寫下「理想的工作場域、職業」或只回答「自己想從工作中獲得什麼」,以上兩個問題固然重要,但無法概括工作觀的全貌。以下將列出幾個引導問題,邀請你來思考工作對自己的意義:
1. 工作是為了什麼?
2. 工作和個人、他人、社會有什麼關聯?
3. 什麼叫做好的工作或是值得做的工作?
4. 金錢與工作的關聯是什麼?
5. 經歷、成就感、成長與工作的關聯是什麼?
二、關於人生觀
更廣義的人生觀可被解釋為「人生的終極目標」,或是你最在乎的事。它會囊括你的價值觀、如何解讀「人為何而活」,或是直觀地找出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(如同上述社課中的練習)。以下列出的問題,將引導你一步步寫下自己對世界的看法:
1. 人活在世上是為了什麼?
2. 個人與他人之間的關聯是什麼?
3. 你的人生,和家庭、社區、世界上的其他人,有什麼關聯?
4. 名利與個人成就對你來說是什麼?
5. 在你的人生中,體驗、成長與滿足感有多重要?
得出人生「真北」
你的人生必須有一致性
完成以上練習後,最終我們以「一致性」作為總結。人生是否有一致性可以從「你現在在做的事」是否與「人生/工作觀」有所矛盾來檢視。
舉上述學員的例子來說,如果你的人生觀是「自由」,但你選擇一家每週需工作六天、每天被綁在辦公桌前的公司,即使那是一份你嚮往的職位,你還是有高機率會對人生感到失望與不滿。
在人生中我們時常需要做出妥協,但讓自己快樂與否的關鍵在於:這些讓步是否為「有意識地進行」。活得有一致性,並非找到一份能完美符合自己對人生追求的工作(可能也很難找到),而是在人生道路上,以不違反、不犧牲自己的價值觀為主軸。
手握羅盤,你將更清楚地認知到生命中的優先順序,並在深思熟慮後有意識地做出妥協。這些讓步有可能讓人生大轉彎,但卻靠著羅盤指引,不會嚴重偏離軌道,因而得到滿足與快樂。
最後想傳遞一個觀念,人生觀與工作觀並非一成不變,在人生的不同階段、因經歷不同而有不同的價值觀與思考模式很正常,因此我們並非要你一次就設計好未來五十年的羅盤,而是專注於現在,為此刻的生活找出方向!
只要你感覺到自己卡住了、或是人生需要一點翻新,邀請你試著寫下人生觀與工作觀,釐清人生中的優先順序、找出活著的意義!
撰文者/ 政大人生設計計畫 行銷長 陳映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