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設計觀察之後,我的行動是…

--

NCCUDYL的第四堂社課:精力與心流、好時光日誌、最優體驗

上次社課我們借助「羅盤」來釐清工作觀與人生觀。找出我們為何而活後,下一步我們利用兩週的時間來填寫「好時光日誌」,並紀錄下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,以及做每件事時的精力與心流變化。觀察與有意識地紀錄生活後,本週社課將深入應用好時光日誌。

以下將分享本週社課中的兩個重要觀念:

1. 心流是什麼?
2. 好時光日誌的深入應用:反省時間

心流的定義

你的心流時刻

本週社課我們將桌子圍成圓圈,在看得到每個人的環境下進行分享,並邀請每一位參與者在左右手邊的人分享完後,給他一個回饋、或是問他一個問題。我們第一個討論的主題為:在好時光日誌中,請分享一個你的心流時刻!

有人說,在期中週跟朋友一起去咖啡廳看書這段時間,讓他非常專注於當下讀書這件事,身邊有人不是干擾,反而是一種陪伴。還有人說,跟朋友一起去基隆海岸聽海浪的聲音,讓時間不知不覺流逝,海浪的節奏就像人的心跳一樣,沈重而規律。

我們發現,心流時刻發生的環境因人而異、特質不一。有些人在人聲吵雜的地方反而才能高度專注,但有些人卻只能在獨處的環境中達到心流。因此,這就開啟下一個討論主題:心流是什麼?

心流是什麼?

這個問題希望讓大家深入挖掘心流的不同面向,並分享每個人對這個情境的想像與詮釋。在討論一輪後,我們分享了一位陶瓷藝術家Eva Ziesel的故事。Eva曾被蘇聯秘密警察囚禁一年多的時間,為了讓自己的神智保持清醒,她在大腦裡與自己下棋,還用法文進行假想對話。即使身處在惡劣的環境,甚至無法與外界有交流機會,Eva憑藉「自己不自覺的個人主義」,讓行動的動機在於行動本身,進而使自己的意志勝過外界的影響。

白話來說,Eva的行動不會受外在環境變化而改變,而心流的定義也就與Eva的故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。在人生設計中,我們認為心流是:「全神貫注於某件事而渾然忘我的境界」。

大學生的生活裡有太多誘惑、干擾,導致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發現要達到心流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。感謝Eva成為本週的「課外講師」,讓我們從另一面向認識心流,從她的故事中也可發現,心流的關鍵在於「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」。

最優體驗

延續上述,找出心流時刻能夠幫助我們達成最優體驗,並得出人生幸福的關鍵。最優體驗強調:你能夠掌控自己的生命,而且清楚知道哪些事會帶來快樂,而哪些只是純粹的消耗?在認知到生活中各個事件的意義後,你就能有意識地分配精力與時間,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,不再將主導權交由外界的誘惑、干擾!

好時光日誌:反省與聚焦

如何讓生活變得有趣?

上述關於心流的討論中,我們得出心流時刻對創造最優體驗的關鍵作用,也得知最優體驗的目標即是設計美好人生。以下關於好時光日誌的深入應用將告訴你,如何將上述轉化成實際做出改變的三步驟!

第一步:觀察與分析

在前兩週的時間,我們利用好時光日誌紀錄每天經歷的事件,並標註每件事投入/帶來的精力與心流程度。舉例來說,有一位參與者分享到,他在開會中非常專注,也很享受討論的氛圍,因而達成心流。但在開完會後的他精疲力盡,完全無法提起精神投入行事曆上的下一個安排。

如果這時他下一個行程又是一個小組討論,他對今天的結論很有可能會是:「很累又很煩躁」。我們很常用廣泛的想像去描述一天的心情,但在這一個步驟中,我們需要留心觀察行程中到底是哪個部分「很累」、「很煩躁」,又有哪些部分「很開心」、「感到滿足」?

第二步:反思與聚焦

在得知行程中各個細項帶來的感受後,下一步是挖掘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?」。舉例來說,仔細觀察後,我發現今天的小組會議讓我感到很快樂!進一步聚集感受後,我發現是小組會議中,「我巧妙地統整每個人的想法且協助達成共識」這件事,讓組員們紛紛表示「哇!你講的真好!」,兩者結合後讓我感到滿足且快樂。

簡單來說,在這一個步驟中,訓練不斷問「為什麼」的能力,並練習挖掘每個感受背後的原因。最終你將發現,其實生活中的每件小事都會帶來特殊感受,釐清原因後,你就有能力安排「完美」的一天。

第三步:有意識地安排時間

當你認知清楚各個事件帶來的感受,並找出背後促成的原因後,你就可以策略性地調整行事曆。舉例來說,有人發現自己在與他人交流、聊天的過程中,雖然會消耗精力,但卻能夠達到心流,並且在結束後感到被充滿電。他也分享到,未來調整行事曆的方式是在期中、期末鄰近時,在努力準備考試之餘,安排與朋友聊天、吃飯的時間,好讓沈悶的心情重新被快樂充滿。

還有一位參與者分享到,他觀察到自己的身體狀態會影響到精力、心流的表現,而且他也清楚認知到「無法掌控」的生活會讓他很不開心。因此,接下來他要挑戰每天早睡早起,逐步找回生活的主導權!

結合上次社課中介紹的工作觀與人生觀,本次社課提供一個實作工具。你可以透過好時光日誌中的心流紀錄,找出自己全神貫注的時刻,並檢視它是否與自己的羅盤相符。人生設計中所運用的工具並非分開的個體,更像是相輔相成的工具箱,而我們強調的是「輔助、陪伴」,所以如何使用這個工具箱的選擇權,在你手中!

撰文者/ 政大人生設計計畫 行銷長 陳映彤

--

--

政大人生設計計劃
政大人生設計計劃

Written by 政大人生設計計劃

「我是誰?」你曾經想過這個問題嗎?透過人物故事,我們跟政大學生一起探索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🪐